基金项目: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(编号:2023AH053178);蚌埠市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(编号:20230104);
作者:李亚;张云;杨磊;闵楠;葛立玲;孙士莹;卫兵
关键词:子宫内膜息肉;脂质代谢;子宫体积;阴道微生态;列线图;
DOI:10.19405/j.cnki.issn1000-1492.2025.08.025
〔摘 要〕 目的 探讨基于脂质代谢、阴道微生态联合子宫体积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子宫内膜息肉(EP)的风险。方法 选取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43例EP患者作为实验组,并同期选取113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。并按照7: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。收集并记录2组临床资料,采用t/χ2检验、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,构建预测模型,并绘制列线图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(ROC)曲线、校正曲线、Hosmer-Lemeshow检验和临床决策(DCA)曲线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估。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,总胆固醇(TC)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、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子宫体积是发生EP的独立危险因素。ROC曲线分析显示,该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.935、0.887,其敏感性、特异性分别为90.21%、83.46%和86.29%、80.66%。Hosmer-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良好(训练集:χ2=2.261,P=0.840;验证集:χ2=4.837,P=0.441),且训练集及验证集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接近,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;训练集及验证集DCA曲线分析均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EP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率。结论 TC、LDL-C、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子宫体积是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,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发生EP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获益率、校准度和准确性。